Chapter 16:把自己縮小,把價值放大:世豐老師的自我重開機與脆流量飛輪

Threads 才上線一年多,卻被世豐老師用「百篇脆筆記、一日至少五更」證明——只要方法對、心態正,任何新平台都能變品牌飛輪。 我們邀他拆解從 SEO 工程師、筆記術達人,到「脆流量變現講師」的完整路徑;更難得的是,他把 10 天內觀、南美死藤水、日更搭訕等極端實驗,全部攤在陽光下。理性腦如何擁抱感官?內容人如何在流量紅海殺出自己的標籤?這三集給你一張可複製的地圖。

Chapter 16:把自己縮小,把價值放大:世豐老師的自我重開機與脆流量飛輪

Threads 才上線一年多,卻被世豐老師用「百篇脆筆記、一日至少五更」證明——只要方法對、心態正,任何新平台都能變品牌飛輪。

我們邀他拆解從 SEO 工程師、筆記術達人,到「脆流量變現講師」的完整路徑;更難得的是,他把 10 天內觀、南美死藤水、日更搭訕等極端實驗,全部攤在陽光下。理性腦如何擁抱感官?內容人如何在流量紅海殺出自己的標籤?這三集給你一張可複製的地圖。


主題三集重點

  • C16-1|筆記術達人變脆老師 半年鎖死「脆」標籤——世豐示範如何用系統化方法+正向心態,把新平台變現。
  • C16-2|搭訕 × 內觀 × 日更 十年黑盒全開──真實失敗+高頻輸出,才養得出能兌現的流量。
  • C16-3|日更 × 利他:Threads 起號生存術 日更 30 天、論壇寫法、一長四短結構,給新手一盞逃出「沒靈感」的明燈。

啟發與行動

  1. 脆流量主題日更 100 天挑戰:每篇服務一個痛點,不求完美,先求頻率。
  2. 利他視角:寫給陌生人、丟畫面感,先想「我能為誰帶走什麼?」再談自我表現。
  3. 儀式啟動:給自己的專案加上一段「21 天手寫」或任何可量化的儀式,讓信念落地。
  4. 身心並行:嘗試一次靜心、內觀或小型極端體驗,替理性腦打開感官通道,靈感才會有出口。

把耳機戴好,跟著世豐老師重新校準「熱情 × 流量 × 變現」的三角座標——當你願意把自己放小,把價值放大,演算法會替你把聲量放到最大。


🎧 C16-1:筆記術達人變脆老師|理工腦如何崩潰到打開感官|自我探索與流量槓桿的雙引擎個人品牌飛輪 | 世豐老師 x Dennis x 喬伊

1|本集說明(約 430 字) 為什麼要寫這篇?——因為我們眼前這位「脆流量變現老師」世豐,短短半年就把新興平台 Threads(台灣暱稱「脆」)從觀察對象變成個人品牌引擎:線上課程、社群茶會、破百篇教學日更,連名稱都在「標籤濃度最高」的脆字上鎖死。Joey 和 Dennis 把麥克風當白板,拆解他如何一邊改名一邊改命:從 SEO 工程師、筆記術達人,到專職講師,過程裡混入內觀營與死藤水的極端體驗——理性與感性在他身上並行不悖。

第一印象一句話
「他就是想做脆。」——Dennis 眼中的世豐,專注得像雷射,所有輸出都指向 Threads。

關鍵命題
自我探索與個人品牌的最佳戰場,就是門檻低、流量脆弱卻快速聚焦的 Threads。


2|本集重點摘要

  1. 世豐是台灣最早推出 Threads 線上課程的講師。
  2. 他半年內辦茶會、日更「脆一百招」,建立高標籤濃度。
  3. Threads 被他定位為唯一能快速引流且成本低的平台。
  4. 課程核心是「系統化方法+正向心態」,拒絕盲目追流量。
  5. 去年改名「世豐」,並遵守連續 21 天手寫新名 21 遍的儀式。
  6. 改名後還需到廟裡燒舊名、回祖先牌位稟報,強化認同感。
  7. 10 天內觀營讓他「第九天像新人一樣」重新看世界。
  8. 南美死藤水體驗讓他與身體重新連結,突破純理性框架。
  9. 他自學網站程式與 SEO,喜歡累積長尾流量。
  10. 當兵失戀期狂讀書,在臉書爆紅成「筆記術達人」。
  11. Dennis 評價世豐是少數「又會教又會推」的講師。
  12. 兩人合作的陪跑課從預估 30 人成長到近 200 人。
  13. 下一門結構化線上課於 8 月底在 Hahow 上線。

3|本集語錄

  1. 「他就是想做脆。」
  2. 「我應該是台灣最早推出脆的線上課程的講師。」
  3. 「脆的平台是目前唯一能有效引流的社群平台。」
  4. 「改名後需要連續 21 天,每天抄寫新名字 21 遍。」
  5. 「內觀營是人生必須體驗一次的行程。」
  6. 「死藤水會讓我跟身體的關係更靠近。」
  7. 「我覺得我好像活得慢慢越來越自在。」
  8. 「方法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正向的心態。」
  9. 「標籤濃度是行銷用語,代表你在某個領域的專注度與影響力。」

我們學到的行動/價值

  1. 平台紅利:脆是目前唯一可直接引流的社群,先佔位先分流。
  2. 方法+心態:工具再新都要系統化;策略之外,更要保持正向心態避免流量焦慮。
  3. 儀式感加持:改名、21 天手寫、燒掉舊名——科學化儀式讓信念落地。
  4. 深度體驗:內觀與死藤水打開感官,讓理工腦補上「身體的說話權」。
  5. 標籤濃度:專注一面向,讓市場第一時間想起你。

🎧  C16-2:搭訕 × 內觀 x 日更——世豐教你把分享慾練成收入 |十年挫折黑暗期怎麼過 | 「單點爆破」的替身能力 | 真實才有流量 |  世豐老師 x Dennis x 喬伊

為什麼有這集?

世豐這一次把「十年黑盒子」打開:從高薪外商跳進低薪工程師、再轉身做自媒體講師——一路跌跌撞撞、一路硬解 boss 關。更可貴的是,他願意說出那段「天天被挫折叫醒」的灰暗歲月,還分享自己怎麼靠向內探索、練心理肌力,才敢把「變現」講得這麼坦然。對任何想經營個人品牌的人來說,這是最赤裸、也最實用的一堂深度自剖課。

第一印象|一句話

「我的替身能力是單點爆破——台上三分鐘、私下隱形I人。」

關鍵命題

只有先挖到心裡最深的礦,你的自媒體內容才挖得出金;向外拓流量之前,先向內對焦自己。

本集摘要

世豐在〈不想上班實驗室〉第二季的第二回,放下「脆 Threads 一哥」光環,重新回到那個被高薪、頭銜和外界期待層層包裹、卻始終覺得卡關的普通人。他坦承自己過去十年「沒有一刻不挫折」,從外商行銷到軟體工程師,再到全職創作者,每一次轉彎都伴隨收入歸零、身份重置的衝擊。但也正因為一次又一次撞牆,他開始逼自己練習向內——進內觀營、喝死藤水、日更搭訕、每日寫十則脆文——用各種「極端實驗」去打開感受力、分享慾與抗壓肌。

在這段對談裡,他剖析了自媒體經營的兩把鑰匙:真實性與高頻輸出。真實,才能在資訊過載的社群裡留下不同凡響的情感張力;高頻,則把靈感堆成可複利的內容資產。更重要的是,流量從來只是進門票,若沒有清晰的產品與商業模式,「變現」永遠只是空話。世豐用自己的挫折史示範:只有先搞懂自己、承認脆弱,才能把每一次跌倒轉譯成對他人有價值的經驗。聽完這集,你會得到三個行動提醒:每天挖一句真心話、把內容當肌肉日練、先確認產品才能談流量。

2|重點摘要

世豐自曝十年間不停轉職,每一步都是挫折累積的結果。
他將「單點爆破」定義為自己的舞台能量模式。
對世豐而言,發脆文是一種休閒,他靠「忙裡偷閒」日更。
他認為多數人因日常對話已被滿足,缺乏公開分享慾望。
身心靈體驗(內觀、死藤水)讓他學會正視內在刺痛。
真實失敗與羞恥經歷是社群文章最有力的素材。
流量只是廣告載體,缺乏產品與模式無法長久變現。
搭訕訓練提升了他談錢與面對陌生挑戰的心理素質。
他把學生成功視為「青出於藍」,樂見代操客戶超越自己。
對「不公不義」的零容忍,是他唯一能秒爆氣的地雷。
若脫離收入壓力,他想 50% 學習、50% 教學並過旅居生活。
合作數位簡報室後,定價與商業策略獲得加速修正。
他用「量變引爆質變」形容日更帶來的一夕開竅時刻。
原生家庭的公務員價值觀,成了他追求自由的反面教材。
世豐建議:先向內探索,再向外經營個人品牌與流量。

3|本集語錄

「我那十年都是活在挫折之中,我沒有一刻是不挫折。」
「我的替身能力是單點爆破。」
「我把發文當作是一種休閒娛樂,一想到花個三秒鐘就可以寫一下。」
「在社群媒體上,真實性越有力量。」
「人的盡頭,就是神的起點。」
「我對世界有千言萬語想要講。」
「你內心有一根刺,你可以忽視它,也可以正視它。」
「你需要日更日更日更,量變最終會引發質變。」
「我對兩件事最有熱情:學習,和教學分享。」

🎧  C16-3:《日更 × 利他》Threads 起號生存術 | 論壇心態+一長四短=新手脆快速破圈公式|  世豐老師 x Dennis x 喬伊

為什麼有這一集呢?——因為在短短一集訪談裡,世豐把「Threads 起號」最容易卡關的盲點,拆成可複製的步驟;他不只談操作,更談心法: 先把“我想被看見”放下,改問“我能為誰帶來價值?”世豐強調:「脆(Threads)現在像 2013 年的 Facebook——紅利還在,只差誰願意每天丟一顆球。」他認為新手起號成功=三件事:日更節奏、30 天大量嘗試、利他視角。只有開頭順暢,後面才不會被流量情緒綁架。

節目裡,他舉出陪跑學員 30 天卡關時的「心靈教練」角色:與其責怪進度,不如給「情緒價值」讓對方續航。這也是他把 100 招拆成每週批改作業的原因——讓動作小到不會拖延,回饋快到足以上癮。

對自媒體工作者而言,脆是一座還在長高的摩天樓:越早進場、越能用日常語氣累積勢能。本集最大的 takeaway,就在於:

  • 先用「論壇思維」寫給陌生人——別把脆當 FB/IG 日記
  • 發一篇只要 3 分鐘,日更不是壓力,是暖機
  • 把自己放小,把價值畫面放大,流量才會自動放大你

如果你還在「我沒靈感」「我怕沒人看」的迴圈,本集給你一條清晰的逃生索,拉著做滿 30 天,你就會懂世豐說的——當熱情遇上利他,演算法反而只是配角

本集摘要

  1. Threads 仍處於流量紅利期,新手要把握起號窗口。
  2. 起號三關鍵:日更準備、30 天大量嘗試、早期正回饋。
  3. 自我介紹建議 3-4 行,帶數字或故事,兼顧專業與人味。
  4. 發文結構可用「一長四短」:長文敘事,短文給專業 or 冷知識。
  5. 最低門檻是日更一篇,花不到 3 分鐘,重點在持續。
  6. 常見錯誤:把 Threads 當 IG/Facebook,寫日記式內容。
  7. 利他思維可破解「只想寫自己」的卡關,先想讀者想像畫面。
  8. 陪跑教練要同時給「技術指導+情緒價值」,才能提升完課率。
  9. 外在回饋重要,但創作重心應落在內在動機,才能長跑。
  10. 熱情通常已在過往經歷中,只是多數人沒承認。
  11. 100 招課程將試錯濃縮為清單式操作,適合時間有限的新手。
  12. 內容平台→論壇心態:寫給陌生人,營造想像空間。
  13. 「量變引爆質變」— 日更像搭訕練習,需要累積到臨界點。
  14. 發文不必完美,先丟球再優化,演算法喜歡頻率勝過精雕細琢。
  15. 把錢視為工具,真正追的是錢背後的生活狀態與影響力。

3. 重點語錄

你在脆的立足點不是被看見,而是讓價值被傳出去。
一篇文只要三分鐘,你說沒時間,其實只是沒動機。
把自己放小,流量自然把你放大。
陪跑教練的工作,不只是改作業,更是灌進情緒續航。
起號順,後面煩惱就少一半;第一口回饋甜,人才跑得遠。
日更是一種暖機,不是壓力測試。
把脆當論壇,不要把心事當日記丟給陌生人看。
同時努力又看得淡——這種矛盾心智才撐得住長線。
賺錢只是表層,多數人真正要的是錢背後的生活樣子。

【更多關於世豐】
追蹤世豐的 ThreadsThreads 脆行銷顧問世豐 
Hahow 新手入門課Threads 自媒體經營|新手必學的 100 招增粉技巧

  • 專屬折扣券:HHJOEYBOOK

進階實戰陪跑課《脆流量變現實戰|進階陪跑課》 
加入臉書:Threads 脆台灣創作者社群
加入 Line 交流社群:Threads 脆創作者經營茶會 

【更多關於Dennis】
數位簡報室 | https://tbr.digital/
Threads | https://www.threads.com/@tbr.digital

【喬伊在說書】
Vocus | 部落格、長文| https://vocus.cc/user/@joeybookteller
Facebook | 社群 |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oeybookteller
instagram | 圖文 |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joeybookteller/
Threads | 長短文、即時訊息 | https://www.threads.com/@joeybookteller
Portaly | OKR諮詢 | https://portaly.cc/joeybookteller

以下了解更多不想上班實驗室
【不想上班實驗室】
Website: https://www.offworklab.com
Facebook:  / offworklab  
instagram:  / offworklab  
Threads:https://www.threads.net/@offworklab
YouTube:   / @offworklab  
Firstory : 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m6ouil8i00fi01xsh73w1l0x/platforms

#Threads #脆 #日更 #流量變現 #個人品牌 #斜槓 #第二人生 #利他思維 #教學相長 #改名儀式 #內觀營 #死藤水 #流量紅利 #品牌飛輪 #單點爆破

Read more

📚 Chapter 15:把麥克風當白板──Joey 與汪賊公開會議腦內劇場,讓你看見節目如何從標題票選一路延燒到副業哲學實戰

📚 Chapter 15:把麥克風當白板──Joey 與汪賊公開會議腦內劇場,讓你看見節目如何從標題票選一路延燒到副業哲學實戰

第二季《不想上班實驗室》登場!Joey 與汪賊先從「一次上 16 集」的血淚檢討,升級出「偷懶無罪,生產無限」的新三段節奏;再帶你看汪賊清邁數位游牧 6 天、10 人、10 間共工空間、3 支短片的 Flag 成績單,對比「穩定低薪 vs. 不穩自由」現實;最後用「四色冰淇淋」重拆斜槓,聊主副業分水嶺、偽自由與偷懶效率,一次補足自由工作者的心法與實戰。

By offworklab
📚 Chapter 14 Podcast節目怎麼做才動人?這次輪到廣播人和剪輯師說話

📚 Chapter 14 Podcast節目怎麼做才動人?這次輪到廣播人和剪輯師說話

當我們錄完第一季的第57集,也終於來到這場節目的「期末檢討會」。 我們邀請了警廣金鐘DJ士玶與剪輯師汪賊,一起開誠布公聊聊節目的製作過程、來賓挑選、節奏結構與主持人話太多這件事。 這集沒有教你怎麼變現,卻真誠分享了:一檔青澀但用心的節目,是怎麼一步步長出樣子的。 適合每個期待經營Podcast、想找夥伴一起玩真的你收聽。 👂 如果你曾有做節目的念頭,這一集,歡迎你偷偷打開。

By offworklab
📚 Chapter 13 越高壓的工作,越需要強度快樂來平衡—Lisa的三社團斜槓人生 | Lisa/林映如/麥桿菊 x ESG節碳軟體商務總監 x 運動社群經營

📚 Chapter 13 越高壓的工作,越需要強度快樂來平衡—Lisa的三社團斜槓人生 | Lisa/林映如/麥桿菊 x ESG節碳軟體商務總監 x 運動社群經營

不想上班實驗室Ch13受訪者Lisa,從外商商務開發到運動社群經營,Lisa用14年時間,不是為了副業變現,而是為了讓工作與熱情並行。她把每一個週末變成與兒子的回憶,也變成自己與社群共創快樂的出口。壁球、登山、吃飯、桌遊、荒野講師──每一個斜槓都是她回應高壓職場、照顧內心能量的方式。這四集,帶你看見一個單親媽媽如何在現實與夢想間,穩穩走出屬於自己的路,並用行動證明:人生可以不用上班式的過,卻活得更真實、更燦爛。

By offworkla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