📚 Chapter 11:斜槓財經自媒體的代價:流量焦慮、黑粉圍攻,還有深夜的孤獨 | 股科醫生Dr. Eric x 外商PM x 財經自媒體
從外商 PM 到自媒體創作者,「股科醫生」Eric 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,斜槓人生從來不是一條簡單的路。這一系列專訪,帶你走進他的創業起點、低潮撞牆期、流量焦慮、法規挑戰與初心堅持。Eric 沒有天生的優勢,只有面對煎熬時的堅持與調整。他分享第一筆交易的緊張心跳、被黑粉追罵的無奈,以及在現實規則中找到創作出口的智慧。如果你正考慮經營斜槓,這四集絕對能給你現實又溫暖的參考。

從外商 PM 到自媒體創作者,「股科醫生」Eric 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,斜槓人生從來不是一條簡單的路。這一系列專訪,帶你走進他的創業起點、低潮撞牆期、流量焦慮、法規挑戰與初心堅持。Eric 沒有天生的優勢,只有面對煎熬時的堅持與調整。他分享第一筆交易的緊張心跳、被黑粉追罵的無奈,以及在現實規則中找到創作出口的智慧。如果你正考慮經營斜槓,這四集絕對能給你現實又溫暖的參考。
🎧 Part 1:從主業會議地獄走到講師台
- 初衷僅是做出一張像樣的名片
- 酒吧分享變成財經第一課
- 與年輕團隊互補合作優化內容
🎧 Part 2:斜槓焦慮與快樂並行曲
- 斜槓四階段自我盤點
- 面對流量焦慮,學會KTV一人嗨唱釋放壓力
- 每一筆壓力都成為未來的收穫
🎧 Part 3:財經自媒體的生存法則
- 三大禁區:行情、點位、方向不能說
- 避開踩雷,用故事與去識別化做內容
- 自媒體定位是名片,不是爆牌工具
🎧 Bonus:少年股神的崩潰十分鐘
- 借母親三百萬勇闖股市
- 邊吐邊看盤,第一筆交易驚魂記
- 投機與投資的深刻自我理解

🎧 C11-1 外商PM + 股市講師:Eric用聊天打開財經斜槓 | 股科醫生Dr. Eric x 外商PM x 財經自媒體
這一集的《不想上班實驗室》,我們邀請到「股科醫生」Eric,一位外商 PM x 財經自媒體雙重身分的斜槓高手。從曾經在大陸打拚、幾乎升上經理的五金外銷業務,到回台後投身資訊業與財經講師,Eric 用他獨有的「邊打拼邊探索」的人生路線,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斜槓藍圖。
你以為財經自媒體都是行銷高手?Eric 反而一開始連貼文配色都被嫌到爆!更別提被比自己小 10 歲的團隊小夥伴不斷修改內容。自嘲是「酒吧裡的駐點財經分析師」,Eric 分享他如何在看盤、分享之間,一步步被朋友「半推半就」走上講師台,從台下的自學者變成台上的講師。
而這份副業,從純粹分享變成穩定開課的自媒體平台,甚至被媒體專訪,背後靠的其實是一場場沒有白費的累積。他說:「每一次的合作失敗,其實都是下一次成功的伏筆。」
如果你也對斜槓、財經、或者想知道「理工男如何打造有溫度的財經自媒體」——這集絕對不能錯過!
本集摘要
經營財經自媒體,最初只是想有一張名片。
IG創業初期,設計被嫌醜,但仍持續發佈內容。
酒吧分享變成意外的第一堂財經課。
年輕團隊幫忙優化內容,學會彼此交換專業。
從失敗的合作中鋪出成功的媒體曝光。
大學時代舉辦百場創業講座,種下PM能力基礎。
自媒體已成未來主職計劃,邁向自由工作模式。
知識內容從理工腦變成人人都懂的語言。
主業會議時數爆表,副業仍持續堅持經營。
每一次曝光都是下一次機會的鋪路石。



在中國工作的一年的Dr. Eric的各種足跡
🎧 C11-2 發文沒人看,怎麼辦?日職夜槓,斜槓人的焦慮與快樂並行曲 | 股科醫生Dr. Eric x 外商PM x 財經自媒體
在這集《不想上班實驗室》,Eric 帶我們深入他的斜槓世界,揭露財經自媒體創業路上的心魔與突破。他坦言,自己的人生信條始終是「先做再說」,不過這並非衝動,而是一種快速迭代、快速學習的生存策略。他分享,雖然一開始並沒有經歷「考慮期」,幾乎是朋友推動就直接上場,但真正困難的是「開始嘗試」後,面對現實的撞牆期。
從大學時報名英文簡報課,克服極度內向的恐懼開始,Eric 鍛鍊出面對壓力與未知的韌性。面對自媒體經營的低潮,他們也曾幻想「只要發文就有人看」,卻在第一篇 IG 貼文只獲得個位數讚數的現實中清醒。他們發現:市場不喜歡他們喜歡的東西,這才轉向讀者需求,從貼近生活的故事下手,再到以酒會友,蒐集真實經歷來豐富內容。
Eric 也誠實剖析「斜槓焦慮」,早期帶著快樂投入,但越走越深便越感壓力。如何平衡白天的本業與夜晚的斜槓?如何面對旁人質疑「為什麼不把時間拿來放鬆」?他說:「每一筆壓力都值得,因為這些會在未來某個時刻變成收穫。」
這集,你會聽到斜槓人的真實心聲:甜蜜開局,焦慮中場,然後一點一點收成果實。想走斜槓路的你,一定要聽!
本集摘要
快速行動,快速修正。
用故事打開流量密碼。
害怕丟臉,成為準備動力。
面對焦慮,用情緒出口疏解。
學會用 KTV 獨唱化解壓力。
從貼文失敗中找回受眾需求。
將真實故事變成內容素材。
斜槓生活讓時間被徹底切割。
從快樂投入走向焦慮磨練。
流量是鏡子,照出創作者的盲點。

🎧 C11-3 財經自媒體的生存法則:三大禁區與故事化突圍 | 股科醫生Dr. Eric x 外商PM x 財經自媒體
在這集《不想上班實驗室》,Eric 大方揭開財經自媒體經營背後的「黑歷史」與暗藏的產業挑戰。一開始,他與團隊滿懷理想地在論壇發文,結果卻慘遭網友群起攻擊,甚至被「黑粉」追著罵,留言、檢舉不斷。面對鋪天蓋地的負評,他們曾選擇沉寂兩個月,等待風頭過去,卻發現連支持者也消失了。這段經歷讓 Eric 深刻體悟到:想經營自媒體,不只是內容,還要懂得「流量心理學」。
但更深的挑戰來自產業限制。Eric 揭露財經自媒體的三大天條:不能講行情、不能講點位、不能明示方向。即使分享實戰經驗,也得巧妙處理「去識別化」,避免踩線。他們選擇堅持專業與合法,不靠爆牌、煽動性的內容賺快錢,而是希望成為「財經知識普及者」,用真實案例分享交易經驗,幫助大家建立穩健的理財觀念。
Eric 強調,股科醫生自媒體的初衷並非成為財富捷徑的代名詞,而是希望大家「上班鑽進生活所需,股市滾出人生財富」。用本業穩定生活,再透過市場累積額外的財富,實現長期穩健的財務自由。這集適合所有想靠副業、自媒體走入財經世界的朋友,特別是那些正在被「爆富焦慮」追著跑的人。
本集摘要
面對黑粉攻擊,選擇暫時沉寂。
財經自媒體必須遵守三大禁區。
調整內容策略,避免踩法規紅線。
用去識別化案例講述交易故事。
自媒體經營不靠爆牌賺快錢。
流量焦慮伴隨自媒體成長。
財經知識定位為團隊的名片。
股市收入用於人生財富累積。
本業收入專注支撐日常生活。
團隊持續優化內容形式與傳遞方式。



Cmoney 採訪的紀錄
🎧 C11-Bonus 少年股神的崩潰十分鐘:Eric 的第一筆交易驚魂記 | 股科醫生Dr. Eric x 外商PM x 財經自媒體
如果你以為財經自媒體人的故事都充滿理性分析與冷靜決策,那這集絕對會讓你跌破眼鏡!Eric 首次公開他人生第一筆股市交易的故事——當年還是大學生的他,憑著「少年股神」的自信,向母親借來三百萬投資股市。然而,這筆投資的開局,卻是讓他當場抱著馬桶邊吐邊看盤,心跳飆速,手抖心慌!
短短十分鐘內,他見證了獲利十萬的快感與震盪波動的恐慌交織,內心不停上演著「要賣還是不要賣」的拉鋸戰。最終,他在煎熬中選擇出場,獲利了結。但當他得知這支股票後來一路漲停,多出將近二十萬的利潤時,那種複雜又痛苦的情緒,成了他心中無法抹去的烙印。
Eric 坦言,這次經歷讓他徹底認清「無掌控感」帶來的煎熬。雖然之後仍然投入市場、甚至越玩越大,但心中的那道警鐘始終未曾消失。他後來更理解,投機與投資的不同:他自認是「投機者」,追求的是市場的波段機會,而非企業的長期成長。他強調,投機並不等於貪婪或短視,而是直面市場現實、靈活應對的選擇。
此外,他也分享了在中國工作的日子:業務應酬到深夜、偏遠地區生活的艱辛,以及每日與時間賽跑的疲憊。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,表面風光的「商務精英」形象背後,是無數看不見的辛酸血淚。他笑說,最大的收穫是「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樣的生活」,並在返台後持續探索屬於自己的財富道路。
這集不只是股市新手的寫照,更是每一個斜槓追夢者心路歷程的縮影。想知道 Eric 如何在投資與投機之間走出屬於自己的哲學?千萬別錯過!
本集摘要
投機者追求市場波段機會。
第一筆交易賺十萬卻邊看盤邊吐。
借母親三百萬大膽下單。
經歷市場波動焦慮感。
投機不是賭博,而是理性選擇。
中國業務生活每日加班至深夜。
喝酒應酬體驗商務精英背後的辛酸。
從失控的交易學習控制風險。
清晰認知「我不要的生活」。
自媒體經營秉持專業與誠實分享。
股科醫生Dr. Stock
合作請洽✉️ericpo83@gmail.com
以下了解更多不想上班實驗室
官方網站: https://www.offworklab.com
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offworklab
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offworklab
Threads:https://www.threads.net/@offworklab
#不想上班實驗室
#股科醫生Eric
#斜槓人生
#上班族副業
#自媒體經營
#財經自媒體
#投資心理學
#投機者的告白
#財務自由之路
#流量焦慮
#創作者心路歷程
#焦慮與快樂並存
#時間管理術
#從失敗中成長
#邊工作邊斜槓
#內容創作實戰
#網友罵到懷疑人生
#KTV療癒時光
#副業成長記
#理財新手必聽